網頁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兩歲後性格發展顯著差異

早在瞕瞕出生以前,我就已經認識了一群5月蛇媽。最初大家只是不斷分享懷孕和育兒的瑣碎事項,如用甚麼牌子的尿片,整甚麼副食等。但後來隨著孩子漸長(特別是在兩歲後),我們的話題轉向傾訴各自的孩子之性格長成。而在這種交流過程中,我們愈來愈意識到,他們雖然年小,卻已經有自己的性格雛型了。更令我們不得不相信,真係有「天生」這回事。





就以星期天去大賽車和葡萄酒博物館一事為例。即使是去同一個博物館,經歷同一件事情,但雙方的孩子表現不盡相同。朋友向我訴說,其女兒猶如甩繩馬騮,唔鍾意被人拖住,自顧自地跑來跑去,就算勉強拖住佢,佢亦會大力扯你「去戈邊呀,去戈邊呀!」看見車手頒奬台,很興奮地企上去,但對其他事物,興趣不大,只看一眼,甚至看都不看一眼便走了。





而瞕瞕呢,在博物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非常謹慎,小心。他緊緊地拖著我們的手,很難才可以說服他放手被我地影一兩張相。他絕對不肯獨自站在頒奬台上,即使我多麼想他在上面影返張相。











他對感興趣的展品,會駐足觀看,最感興趣的,是那種「按鈕顯示位置」的設施。這種設施幾乎在所有博物館都有,之前在海事博物館,都玩到不願離開。對他來說是玩具,不過他也是真的識得玩,一邊禁制還一邊說:「媽咪,1號制係屋屋戈度,5號制係草草戈度。」仲教我玩添:P

















他亦很喜歡睇博物館內的教育短片。除非叫他走去看其他東西,否則他會一直睇落去。





據我以上所說,相信你也會感受到,不同個體之間,是可以有天淵之別。而這種分別,是否由父母的教養所做成?其實。。。唔一定。相反,是孩子的性格決定了父母的教養模式就真。這是我近日在看一本叫做<教養的迷思>的書中所悟到,並且非常認同。


瞕瞕是一個容易受驚的孩子,大聲d話佢就喊,所以我們完全用不著大吼大叫的方式。我們要做的,是不停向他解釋各種聲響的來源,令他對生活不知名的聲音減低恐懼感。內向的性格既難大幅度的改變,我們就重點訓練他的自理能力,讓他起碼可以照顧自己和增加自信。我們很少喝他「別跑!小心!不要搞!」相反,我們都是不停不停地鼓勵他放手探索這個世界,試下這個,試下那個。如果瞕瞕是個生性大膽的孩子,我們根本不用鼓勵他,他都會自己搞搞震啦,不是嗎?到時我地反而要成日制止佢了。


其實沒有所謂好或壞的本性。孩子本性一定是純真,善良的。我們所能做的,都是接納和誘導吧。




6 則留言:

  1. 認同呀,每個人都有自己既性格,只係後天父母想塑造小朋友成為一個點既人而令到小朋友有時性格顯現唔到出黎,瞕瞕應該係觀察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瞕瞕的觀察力的確十分強,他就是那種你剪短了一吋頭髮,他都能馬上看出來的人。某天早上他跑進我房間玩,說我換了新枕頭,其實我只是換了枕頭套,粉紅色和桃紅色的分別。連老公也不會留意到,真不知道瞕瞕是怎麼會留意的。他也會經常指給我看馬路面的噴漆記號(交通意外後,警員在路面上所做的標記)...etc

      刪除
  2. 呢個世界上最了解小朋友性格嘅只有父母,其實我覺得暲暲有D似媽媽,細心又理性唔會係衝動派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了父母,學校老師(托兒所阿姨)也是最了解小朋友的一群,她們會告訴我所不知道的一面XD

      刪除
  3. 家庭塑造孩子,我覺得小朋友性格都會唔多唔小似父母的 ^^
    last 張相,瞕瞕好可愛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佛教來說,小朋友本來是一張白紙,而家庭是一部影印機,父母就是圖書,每本「父母圖書」的內容都不盡相同,copy出不同的小朋友來。
      這種說法也是挺有意思的。

      刪除